新闻中心

漫谈手工雕刻的灵魂

 二维码 6
文章附图

漫谈手工雕刻的灵魂

记者:陈莹编辑报道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玉石雕刻的技术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超声波雕刻、激光雕刻、电脑雕刻等技术应运而生。可以说现代玉雕机器的发展越来越先进,五轴联动可能会模仿人的手工的雕刻原理。

      然而,在如此高效、高精准的机雕面前,为什么我们还会提倡手工雕刻呢?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一定便是玉雕的灵魂。或许你会觉得虚无缥缈,但我相信,在看过下面的内容之后,或许你就会明朗了。

图片
     ↑紫绿玛瑙俏色雕刻《无量寿佛》

      有人这样认为:“机雕有一个地方是不一样的就是它没有神,因为机器是按照精准的数据去雕刻的,没有人手或者人的这种不确定性在里面,就是这种的不确性才使我们手工玉雕可以体现出我们人的精气神,而机器雕刻的精气神是体现不出来的,往往比较死板,非常精确,每一条线都拉得一模一样,精确到无比,这个是机雕和手工雕根本上的一个不同”。

      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完整或者说是不确切的,手雕的灵魂不是所谓的“不确定性”所体现出来的,而恰恰是一种确定性的“节律”所带来的,是鲜活的生命体传递到玉雕作品中的一种“神韵”。

图片

      贡布里希在他的著作《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一书中曾说“任何技艺都是由各个较小动作所组成的。有整体感的较大动作支配着这些较小动作。要掌握辫编、结编、针织或雕刻的技艺,就得要掌握这种由清醒头脑控制的较大动作支配较小动作的整体结构。有人认为,我们之所以能掌握种种技艺是因为我们利用了操纵我们的生物节奏的动力装置。这种看法似乎挺在理。技艺高超的手工艺人在制作某件作品时,如果他的双手是随着呼吸或心跳在移动,那么他的工作便有了‘节律’,那么他刻的或画的东西会充满生命的气韵。罗斯金在批评机器制造的‘无生命的’产品时总是要赞扬手工艺人的这一特点。”

图片

      每一件手工艺品都是一个高贵的艺术生命,每一位成功匠人也都是创造新生命的不凡使者,这便是工匠精神在手工艺品中的表现。

图片

       ↑紫绿玛瑙手工雕刻《韦陀护法》

      有人认为手工雕刻存在着“差异化”,更有人会根据一些细节的差异化来区分机雕与手雕,如人物眉毛的高度、角度的差异,发丝的均匀程度与雕刻深浅等等,一些机雕手修作品,正是给玉雕作品增加了一些这种差异性的特征。其实这并非手工雕刻区别于机雕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反倒是一种瑕疵。

图片

       充满气韵的玉雕为活雕,无气韵自然就是死雕。雕琢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节律,情感起伏,通过气势与意境的统一变化而形成用雕琢技工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是工匠心弦的拨动。雕断意偈、形断气亡、迹断势连均有气接,因而作品才能气势逼人。

(《玉雕作品的气韵尤如人的气质》)

图片

     雕力,琢气、气韵是有机的统一,以气势统意境、统韵律,以韵律助气势、助意境,三者完美的结合,方称上佳的玉雕。

图片

      气韵,在传统中华玉道中,是指神气与韵味的总和。它是一种感官体验到的玉雕作品的生命气息,譬如传统人物玉雕强调“动势”、“传神”、“神气”;山子雕重视“气势”、“意境”、“气象”;花鸟雕侧重“态势”、“生机”、“意趣”,它们是有生命的存在,是自然秩序在玉雕中的再现。气韵生动是玉道的一种整体感应,是一种精神透析,是一种生命状态领悟。因此,如何在赋予玉雕作品以灵动性与合乎自然的生命秩序是赋予玉雕作品气韵的关键之所在。

      各项研究已经标明,人类有着先天的自然生命秩序的遗传基因。正如贡布里希在《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第一版序言中所说:“有一种秩序感的存在,它表现在所有设计风格中,而且,我们相信它的根在人类的生物遗传之中”。

       因此,只有手雕过程中通过人与玉雕交流碰撞,这种秩序感、生命力才能够自觉或不自觉的传输到玉雕作品之中,创造出玉石以新的生命。有人说只有大师、大工匠才能做到这一点,诚然,他们区别于普通玉雕师的关键是这种“自觉的主动性”,但是,普通玉雕师同样可以“不自觉被动”的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的生命是鲜活的,他们的基因里承载着自然美的秩序。

      就像普通人甚至说不清玉雕作品到底哪里好一样,但当我们看一眼玉雕,体会到其中的生命力扑面而来的时候,一切精彩便都在其中了,这便是我们所固有的遗产基因的作用。雕刻中“韵”的意味美和节律美不仅要使人视之动心,还应令人观后浮想联翩,有余味无穷之感。

图片

   ↑汪德海天工奖金奖作品《女娲补天》

     汪德海先生的“女娲补天”,仅一条“S”型曲线,便大大加强了画面的动感,让整个作品活了起来。

(《浅析S形线在玉器造型中的运用》)

       活的作品是要能够“呼吸”的,要做到气脉通畅,玉雕构图中的开合就如人的呼吸,如果开合失当,画的气脉就会不顺,那便是“死雕”。 画中开合得度,自然流畅,让人看起来心旷神怡,才会产生活的灵魂。

图片

     我们看上面这幅作品,尽管手工雕刻的很精细,但画面自然秩序感较差,布局过于拥挤混乱,气脉不畅,整体构图缺乏动势,因此这不能算得上是一件有生命力的作品,自然也不会让我们体味到它的韵味所在。

(《详谈玉雕构图的开合之道(图例分析)》)

图片
      ↑加龙先生作品
      加龙先生的这幅《踏雪寻梅》,尽管画面布局很满,但适当的留白让气脉畅通,没有压抑感,人物情感上的呼应与满天飞舞的雪花,也让画面产生了动感。
       每一位玉雕师都拥有创造玉石生命先天灵性,但并非所有的玉雕师都能够赋予玉石以灵动性,这需要玉雕师有一定的素养,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理顺赋予作品生命的感悟,与玉对话,这样才能够把你内心深处的情感释放出来,或许这也是一种雕刻师与原石之间的一种“量子纠缠”。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并不能一概而论的认为手工雕刻的作品就比机雕的更具价值,手工雕刻平庸作品比比皆是,相反一些机雕作品,尤其是经过设计师进行手工修饰之后的作品,一样会韵味无穷。

备份图形1.png